2014年4月12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和民进中央联合举办的“我国新时期外交人才培养体制政策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会议并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董奇出席会议。来自外交部机关党校、中央统战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我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熊炜副教授代表外交学院参加会议并做主题发言。熊炜指出,讨论构建新型外交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需要肯定和继承共和国外交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完整的外交外事人才培养体系,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培养了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通和外语娴熟的人才。目前,国家和社会对新型外交人才提出的新期望与外交环境和机制发生变革有密切关系。当前的中国外交体制正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外交领域、功能和职权的分散化要求跨部门合作与复合型外交人才;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要求确立分工明确和科层分明的职业官僚体制。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培养新型外交人才是我们在构建外交外事人才培养体系时面临的重大挑战。
新型外交人才应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这主要包括对形势的判断力、对任务的分析能力、对复杂问题的应对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需要掌握的基本学科知识包括:外交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比较和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熊炜建议,构建新型外交人才培养体系应在如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是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培养人才,特别是面向实践的人才,国家应在制定外交外事专业学生的实习政策上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二是培养具有实践经验或实践导向的师资。三是推进真正的国际化办学和借鉴国际经验。四是在外交外事领域加大专业学位教育的覆盖面。五是增加资金投入,在物质条件上保证地区和国别人才的培养。
我院教师的发言和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严隽琪副委员长和与会专家的肯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将在会议研讨和此前所进行的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