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国经学院学术讲座简报

2013年第 20 期

                                              2013 10月9总第 189   

  2013年10月9日下午两点三十分,国经学院在教学楼212举办了题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调整及国际影响”的讲座。该讲座由刘曙光老师主持,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贺力平教授主讲。贺教授对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进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发表了看法,同学们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踊跃提问发言。讲座在严肃认真又不失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贺教授先简要介绍了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进程。他将该政策的调整分为三次。第一次是2008年末,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联邦基金利率调整在0%到0.25%。第二次是2012年8月到2013年3月,这一次FOMC给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施加了明确的条件,通过采取一系列如延长超低利率、维持原来扭转操作计划和再投资、每月购买400亿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债券等措施,进行就业市场改善,意在使失业率从当时的7.7%降至6.5%。2013年3月又重申了这一政策的延续。第三次是2013年5月以来的货币政策。5月美联储主席和其他官方人员都曾数次表示,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美联储将适时考虑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问题,但随后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出现了急剧变动,很多评论认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正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外流,并导致这些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和实体经济困难。9月6日,奥巴马在G20峰会上表示美国会顾虑国际经济环境因素。9月18日,FOMC举行例会并公告将维持目前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坚持与失业率和通胀率两个指标挂钩的原则。“提前退出”计划破产。  

  接着,贺教授又较详细地介绍了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启发性的分析和评价。他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中央银行在货币调整政策中较能影响广义货币M2还是狭义货币M1?他认为,根据公式M2=(C+D1)+D2、MB(基础货币)=C+R,可以得到几个推论:中央银行在货币调整时首先直接影响MB,但直接影响M1与M2相对变动的是人们对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变动的预期;在预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货币政策调整较快影响M1。紧接着他又提出,既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货币供给,为什么该政策的两个常见效应没有出现?即为什么没有出现国内严重通货膨胀问题和货币大幅度对外贬值问题?贺教授通过结合经济图表、对比其他国家汇率变动情况和当时美国国内国际环境给出了一些解释,并且提出“通胀预期和对外贬值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观点。同时,他还就美国将量宽政策和就业率相挂钩的举动发表看法,他认为,在三大宏观经济指标变动中,就业率变动最为缓慢,所以货币调整目标若定位为就业率,那么达到理想的指标所需的时间就相对长,因此美联储这一公告的含义很可能是想延长量化宽松的时间。

  贺教授还就该政策持久化带来的风险和退出的前景发表了看法,并且简要分析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经济问题,同时他指出,这些问题的出现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没有直接的关系。

  贺教授的讲话引发了同学们积极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如“一个国家应如何进行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决策”、“美国的量宽政策没有出现两个负面效应是否是因为该政策做的十分得当”等很有价值的问题。贺教授都一一进行了细心的解答,问答场面十分活跃。

  在这次讲座中,贺教授针对近期的量宽政策进行讨论,意在鼓励同学们通过关注时事热点的变化来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同时在吸取一些评论和观点的时候要学会甄别,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结合经济数据,以事实说话。在讲座的最后,贺教授提出了“提高国家地位和话语权的关键一步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开放度”的观点,更是在激励我们新一代的外交人学会多思考如何处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如何在形式和实质上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更好地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国家做出贡献。

                                                                                  2013年10月9日

                                                                                (2012级国经一班林是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