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外语系讲座简报:中国梦与法兰西

外交学院外语系简报

2013年第22

 

中国梦与法兰西

 

2013112015:00-17:00,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图书馆二楼研讨室,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蔡方柏作了题为《中国梦与法兰西》的讲座。讲座由法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华教授主持,由外语系、法语国家研究中心、科研处主办。参加讲座的主要是法语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

蔡大使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中国梦与法兰西;法国对外政策;中法关系。

第一部分中国梦与法兰西,蔡大使给我们讲了4点内容。第一,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近代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为接近这个梦,但是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就要全面深化改革。所以,如何推荐改革就成了重中之重,刚刚召开的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一行动得到了各国的积极评价。关于如何体现中国梦在改革中不断推进,蔡大使给我们讲了林毅夫的预测,通过人均产值的具体数字,到2020年,初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到2049年,基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第二,中国梦与各国人民之梦是想通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梦,这与中国梦息息相通。当今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全球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反恐,地区冲突,债务危机,失业攀升等等,再强大的一个国家也不能单独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各国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才能消除问题。第三,法兰西助推中国梦。蔡大使从上世界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赴法勤工俭学说起,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通过在法国的学习考察和斗争经历,逐渐明晰了自己实现中国梦的革命道路和理论,并与法国结下不解之缘。在法国,历任法国总统都为法国谋求大国地位,希望法国能走在世界前列,因而,法兰西的大国梦与中国的复兴梦是想通的。第四,扩大开放,实现中国梦。面对诸多挑战,中国应该继续扩大开放,继续交流合作,中国的对外合作还有巨大的空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法国在尽量克服危机,中国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可以达成多领域的合作意向。通过四点的讲解,蔡大使认为,中法关系虽然有起伏,但是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对双方都有好处,能照顾各自关切,未来50年中法关系还会有更大发展,为世界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法国对外政策。蔡大使先讲了一下法国内政状况,因为“对外是内政的延伸”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债务危机等,法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都不好,最重要的是法国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为什么不改革?这主要归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各执政党派无长远打算,只考虑眼前利益,党派和个人利益。所以,社会福利上去之后,就很难再降下来,改革举步维艰。再看法国外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法国外交政策逐步形成并不断调整;二是调子很高,能力有限;三是目标在于谋求大国地位。现在随着法国国力的下降,法国对外政策主要集中在民主、人权、价值观方面,强调多边主义和突出联合国的作用。总之,法国追求大国梦的目标不变,但具体的外交政策会随着法国国力变化进行调整。

第三部分中法关系。在社会党人密特朗执政期间,中法关系曾经跌入低谷,但蔡大使认为,现在在奥朗德执政时期,中法关系不会出现如此僵局,因为国际国内形势和力量对比都发生了变化。中法建交五十年来,中法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典范性,这符合两国的利益,因为两国无利害冲突,独立性都比较强,在国际上的分歧点远远小于共同点。中国要重视发展中法关系,因为法国同中国建交、领导人访华都带动了一批国家调整对华政策;同时法国也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因为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正向亚太转移,而中国正是亚太的一个大国。虽然法国的外交政策具有两面性,中国依然要发展中法关系,既要发展,又要斗争,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问题,例如,中国福利增长迟缓是否借鉴国了法国这样西方国家的教训;如果西方国家再拿中国的人权,西藏,新疆,知识产权等说事,我们如何应对;如何更好地保护海外人员的权益;法国极右翼势力抬头是否影响中法关系;如何提高中国软实力,中法文化软实力差距的原因,如何借鉴法国;中国青年的责任与义务等等。蔡大使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他对问题的深刻把握,详尽分析,让在座各位感受深刻,受益良多。最后,蔡大使、教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供稿人:葛丽君(研究生一年级)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