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我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研究与探索”系列讲座在国际交流中心1103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我国政府改革问题专家谢庆奎教授为我院学生作了题为“政府创新”的讲座。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谢教授首先对政府的含义做了细致的梳理,他从职能划分的角度对一般意义的政府、非国家机构的政府和国家机构的政府三者进行了区分,并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非国家机构因素的影响在日益扩大。他还旁征博引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的观点对政府的起源进行论述,肯定了社会契约理论的精神内核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时代科学性,并以我国大部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例,从阶级性、社会公共性、特别是自利性三方面解读了政府的性质,由此指出政府的目的应是增强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和谐发展,并列举了前苏联的历史教训。
接着谢教授就政府创新的定义与分类展开详尽论述,先从原理上解释了改革与创新的区别。然后他指出,政府创新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关于政府创新的分类,谢教授从外延上划分为绝对政府创新与相对政府创新,历时性政府创新与共时性政府创新等;而从内涵上又有政府创新主体与客体,静态政府创新和动态政府创新的区分。
最后,谢教授对我国政府创新的理念和实践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我国政府在观念创新上要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在难点问题的体制创新上主要是在直接选举方面要有所作为并提出两票直选的理念,在人员创新上要注意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操作创新上应普及政府工作的信息化电子化即网上办公、电子政务。对于政府创新的目标,应是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加强第三部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政府创新的动力,谢教授重点强调了政府组织的衰变和政治精英的努力。他指出政府创新的途径在于稳健有效的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执政党执政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直接选举,行政服务和行政的透明。他从四川雅安县党代表直选、太原市政府工作方式转变等实例表述了我国政府创新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在互动环节,谢教授就“中国政府系统内部是否存在不同利益集团”、“中国是缺乏好的政治官员还是好的公务员”、“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否在原地踏步”等问题做出了精辟的回答。谢教授的讲座思路严密,分析深刻,耐人深思,在座同学领略了大师风范,收获颇多,反响强烈。
国际政治专业2008级硕士生谢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