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与格局重塑,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和兼济天下的文明智慧,为破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难题贡献了彰显东方哲思的中国方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为增进国经学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理解,国际经济学院于2025年5月28日下午在行政楼4012举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大学生论坛。本次论坛由国际经济学院2024级学生孙荃主持,国际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文佳老师为论坛开幕致辞,并邀请到外交学系吴纪远、王丽娜老师,国际关系研究所原玥老师,亚洲研究所王达老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秘书处李正阳老师,以及国际经济学院张文佳、霍昶旭、张璐超老师,担任评委。
本次论坛以论文展示及答辩的形式进行。讲台上,不同国家的选手侃侃而谈,分析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各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展现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深刻认识。
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者们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探索。有的选手聚焦于气候变化,进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阐释,通过将《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中相关内容的分析比较,指出国内主流媒体气候报道的特点与局限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有的选手着眼于国际秩序范式转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人文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重构与实践张力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还有选手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跨国绿色金融与ESG融资,阐述了绿色金融、ESG融资相关理论,分析了二者相互关系,并指出其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也为其实践路径提供了新视角,彰显了中国智慧在应对全球性议题中的价值。
答辩环节,各位评委基于选手的论文主题与所展示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不仅注重模型结构的严谨性,引导学生思考在跨文化视角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同时还在数据量的充分性等方面提出改进、提升建议。
选手们的表现精彩绝伦。最终Jessica Durdu、逄锦华荣获一等奖,崔书源、吴欣怡、任宇晔、Nelson Ranquene Martins荣获二等奖,冯佳怡、Muhammad Abdurrohim、赵欣妍、陈钰华、孙炜凤、杨子佩、郑扬怡、张漪清、肖天赐荣获三等奖。
本次大学生论坛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与成长的舞台,展现了外院学子的卓越风采,也使他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有了更为明确、深刻的了解。
本学期,国际经济学院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继成功举办了“命运共融、知识竞辉”知识竞赛、“山海同心,文明共济”义卖活动以及本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大学生论坛。这一系列活动环环相扣,从深化理论认知的知识竞赛,到传递温暖与责任的爱心义卖,再到聚焦全球治理前沿的学术论坛,不仅系统性地拓展了国经学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及其在全球治理中关键作用的理解深度,更在知行合一中锤炼了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通过搭建知识碰撞、爱心传递和学术交流的多元平台,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关注全球议题、参与人类共同事业的热忱,在学院内营造了心系天下、勇于担当的浓厚氛围,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生动呼应了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学院将继续引领青年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探索,为这一崇高理念贡献青春智慧。
国际经济学院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