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2021澜湄未来外交官培育计划”系列活动之二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1年12月6日下午,“2021澜湄未来外交官培育计划”系列活动之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圆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成功召开。

此次会议由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教授何敏主持,重庆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党组成员孙熙勇副局长、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李昕副主任、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院长卢光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马婕助理研究员应邀出席,并分别以“陆海贸易新通道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澜湄框架下的数字减贫合作”、“建设可持续澜湄合作机制”、“加强澜湄产业合作”、“陆海贸易新通道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对接合作”为主题做专题报告。

 重庆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党组成员孙熙勇副局长首先详细介绍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各方加强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交流促进中国西部与东盟及澜湄流域经济合作的情况,并指出今后可依托陆海新通道深化贸易、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与投资、通道数字化、以及其他领域如旅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与澜湄国家更好的“共商、共建、共享”陆海新通道,共同促进澜湄流域、以及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李昕副主任首先回顾了中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进程,重点介绍了中国数字减贫的经验模式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在此基础上,李昕副主任介绍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自2014年参与的“东亚减贫合作示范项目”,并建议在澜湄合作框架下推动数字减贫合作,如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等,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卢光盛教授重点回顾了澜湄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澜湄流域经济发展需各方共同推进“软”“硬”联通,协力推进澜湄合作可持续发展。他重点强调了“软联通”即机制普惠、民心相通在澜湄合作的机制建设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出推动经济合作需“官民联动、长远搭配”,软硬兼备,实现相辅相成,互联互通。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澜湄区域更需互通互信,共同面对,更加需要青年一代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研究员介绍了当前全球产业链变动呈现区域化、系统化、数字化特点,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RCEP签署即将生效的大背景下,澜湄流域加强产业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她指出今后加强澜湄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加强澜湄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马婕助理研究员重点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经济发展带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协同发展”的有关进展,并就加强与促进政策设计与对话、倡导开放和包容发展、建立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体系以及不断丰富和完善合作机制等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通过此次圆桌会议,与会嘉宾与各国学员共同分享交流了促进数字减贫合作、加强产业合作、软硬配合推进澜湄合作机制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各国学员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澜湄地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