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外交学院师生齐聚云端,信息化助力网络教学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遵循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有序有效落实我院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研究生部、信息中心和各教学单位精心组织,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发掘在线教育优势。

3月2日是外交学院“线上开学日”,本学期全部核心课程按计划开启线上授课模式。全院师生齐聚云端,通过网络学堂、企业微信、ZOOM等平台和微信群、QQ群等学习社区开展网络教学。全校共开课870门次,其中,本科生672门次,研究生198门次。开通网络课程的教师达250人,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近3500人,网络学堂开课率94.7%。

课堂授课方式依托多个技术平台,采用了多种网络教学方式,包括语音或视频直播、语音或视频会议、微信群互动、录播等。据统计,在线课堂授课84%采用直播或会议的方式,11%采用微信群和微课互动的方式,5%依托慕课等平台。其中直播或会议授课方式,67%使用企业微信的直播或会议系统,22%使用ZOOM会议系统,11%使用腾讯会议系统。

为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处、信息中心、各院系以及全院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调集各种资源实现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保障校园网基础设施稳定,优化系统配置。

信息化助力外交学院网络教学,学院采取了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层次,多点支持的保障模式。后端全力保障存储、服务器、网络的稳定运行和畅通。全面监控包括关键服务器、网络、webVPN等设备的负载和资源占用情况,网络上下行流量和带宽;中端全力保障数据可靠和一致性。保障数据中心与网络学堂、企业微信、本科教务和研究生教务数据同步。网络学堂备份数据一周内从310G增加到528G,数据量大幅增长;前端分别面向教师、办公和学生,先后组建多个微信群,以解决教师、办公、学生不同群体的问题。

1.  校园网应用访问入口WebVPN

WebVPN是外交学院师生从校外访问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和校园网内网所有应用的入口,从图表可以看出,设备的高峰访问出现从3月2日开学第一天开始大幅度提高,设备的最大负载也随之提高。说明师生开学后大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

2.  校园网身份认证和应用服务系统

综合服务门户是校园网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应用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日志统计分析结果是:近七天内网络学堂、本科教务、综合服务门户是访问量最高的应用。 网络学堂是访问量最高的应用,说明网络学堂对支撑学院的网络教学起到重要作用。本科教务访问量高原因是,教师在登成绩,本科生查询成绩和补退选课程。

综合服务门户近15日的访问量3月2日正式开学,系统的访问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师生在大量登录系统进行网络教学和学习。

从综合服务门户近七天时间段访问分析,看出每天上午10点左右是峰值访问时间,下午3点左右又出现一个小高峰。原因是第一大节学生10点下课,第二大节学生10:20上课,10点左右是上午两个大节交替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师生登录人数最密集的时间段。下午3点左右是下午两个大节交替的时间段。所以VPN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在这两个时间段访问压力最大,可能会出现访问延时的情况。

持续优化系统,加大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连接数和扩充数据通道。预置导入在职、外聘和外教所有任课教师数据;本科生、研究生、国际教育学生、留学生数据以及学生选课数据,各类数据共计39712条。网络学堂登录后无操作延长到2个小时在线,满足上课过程中的持续使用。网络学堂系统备份由23点推迟到凌晨2点进行,避开了教师在线备课,学生在线学习时间。

二、助力教师,开展网络教学

为协助和支持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学堂进行线上教学,学院推出了七项举措,分别是预置数据优化系统、创建答疑群、开通网络课程、推送帮助文档、组织培训、答疑和分享。一周内答疑群达到224人,解决几千个问题。持续推送《外交学院网络学堂校外访问操作指南》、《外交学院网络学堂教师轻松建课五步法》、《外交学院网络学堂教师如何开展在线教学》、《外交学院教师在线教学五种方案推荐》、《外交学院企业微信教学直播操作指南》、《教育网ZOOM注册指南》等支持文档;聘请清华大学教育技术专家,举办网络教学直播培训,近60位老师参加。教师在开展网络教学、学习平台操作方法、解决存在问题和获取经验分享,得到了全方位的协助和支持。

三、助力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创建“外交学院网络学习学生群”,及时解决学生登录学校账号和选课数据问题。发布《外交学院企业微信教学直播操作指南》支持文档,学生顺利进入直播课堂。外交学院企业微信总共预置人员数据3133人,划分组织结构分组213个。上线关注人数从2月1日的349人,到3月9日大幅度提升到2405人。教职工使用率达94%,学生使用率达85%。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1. 线上课堂授课方式

我院教师的课堂授课采用了多种网络教学方式,包括语音或视频直播、语音或视频会议、微信群互动、录播等网络教学方式。依托了多种技术和技术平台,包括企业微信、ZOOM会议、腾讯会议、爱课程、雨课堂、智慧树、人大芸窗、腾讯课堂、百度云盘、camtasia studio 9 录屏、EV录屏等。

据统计,课堂授课方式84%采用直播或会议的方式,11%采用微信群和微课互动的方式,5%依托慕课平台。其中直播或会议授课方式,67%使用企业微信的直播或会议系统,22%使用ZOOM会议系统,11%使用腾讯会议系统,如下图。

2. 外交学院网络学堂,师生教学互动的平台

网络学堂是外交学院“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官方教学平台,在学院教务处和研究生部的主导下,成为保障新学期网络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平台。开学第一周各类校园网应用系统访问统计,网络学堂21943人次,本科教务27914人次,研究生教务5481人次。

利用网络学堂教学平台教师发布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参考书目、阅读材料等;发布和批改课程作业;开展课程专题讨论;上传微课视频;组织在线测试;推行研究型教学。师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顺利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师们的反馈是感谢学校的各项培训工作。网络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提问,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可以还原真实课堂,甚至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提高了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可以更有效推动研究型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术自由,切实提高其研究能力。

信息中心

2020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