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创造具有中国内涵的学术精品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秦亚青
作为中国唯一以“外交”二字命名和外交部唯一的直属高等院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外交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优势地位显著,在国内外拥有学术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机构。
一、确立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我院经过多年实践,确立了以外交学、国际关系和外交外事英语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外交学和国际关系已经成为“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还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外交学、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等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外交学和国际关系为国家首批设立,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国际法、世界经济、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此外,我院的政治学和英语专业还分别为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我院优势突出的外交学和国际关系学科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率先承担为新中国培养国际问题学者和外交官的重任。目前,该学科已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成为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专业优秀人才培养基地。我院还是中国外交学学科年会机制的始创者,至今已举办十届,有力地推动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二、以优势学科为龙头,提升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
我院学科建设始终坚持认真规划、合理布局的理念,以及突出特色、交叉创新和兼容并蓄的发展思路,在努力做强外交学和国际关系等优势学科的同时,注重政治学理论、国际法、世界经济及外交语言研究等其他学科与优势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努力做到二者的良性互动,强调跨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研究,不断挖掘新的学科增长点,涌现出诸如《经济外交》、《中国经济外交年度报告》、《语言、意义与国际政治》等跨学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三、坚持“小而精”的研究之路,培育创新型学术文化
我院的学术研究坚持小而精的原则,遵循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理念,注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努力推动具有“原创性”成果的研究,着眼于出学术精品,花大力气培育具有学术追求和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和学术文化。为达到多出精品的目的,我院还特别设立了专门资助旨在瞄准高、精、尖研究课题的“预研项目”,为催生学术精品做好充分的前期铺垫。
作为中国最早招收外交学本科专业和全国首批获得外交学和国际关系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我院科研围绕外交和国际问题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院学者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构建问题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发表了具有理论建树的《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关系本体与过程建构:将中国传统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中》等有较大反响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在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中不断地增添中国学术内涵,尤其是在外交学中国化方面成就突出,从而使外交学院成为从事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镇和学术高地。
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我国外交战略建言献策
作为外交部直属高校和重要思想库,我院还充分发挥隶属于外交部的独特优势,学术研究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外交大业的重大需求进行,特别注重学理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力争为中国外交一线提供高水平、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献言献策,被外交部列为重点咨议合作单位。近10年来,我院教研人员共承担了12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进程的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外交学院历任院长均参加国家的重要战略咨询会议;我院还拥有一支外交经验丰富的大使兼职教授队伍,确保高质量的政策研究水平;不少教师都有在外交一线工作的经历,能够借助媒体和公共讲座等平台,紧跟国际时事热点,向中国大众宣讲我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方略,直接服务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作为东亚思想库网络中国国家协调员单位,外交学院完成了一批旨在促进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合作的研究课题,组织并主办了包括这13个国家学者在内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年度工作组会议,积极投身“二轨外交”工作,所提政策建议也多次得到10+3领导人会议的高度重视。
五、推行开放式研究,加快学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我院着力推进“走出去”的学术研究战略,通过派遣专家学者赴境外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讲学、合作研究、合作出版学术著作等,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70个国家和地区的165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起了广泛而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不仅增强了我院学术研究国际参与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我院学术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形成了诸如《中国外交新论》、《当代中国与中国外交》、《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国际体系与中欧关系》等一批高质量、有特色,乃至填补空白的重要学术成果,同时,扩大了外交学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创刊于1984年的《外交评论》杂志,以外交和国际关系为主攻方向,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打造中国视角,阐扬中国立场,塑造中国话语。刊登文章的全文转载率在千余种“高等院校主办人文社科学报”中的排名中位列榜首。
作为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处的所在地,我院还努力借助于这两大学会每年的理事会、年会、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其他高校以及实务部门的横向联系与交流,使其在学科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和纽带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要求。今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我院向师生讲话,深情寄语我院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争创一流学科,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既是我们的工作方针,也是我们的任务,更是我们的目标。我院将在外交部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外交学和国际关系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为核心,以世界经济、国际法、外交外语等重要学科为依托,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科体系,为中国的外交大战略服务,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培养优秀人才。